二、项目概况和招标范围
2.1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针对因缓倾层状软岩导致的抽蓄电站地下洞室成洞难、支护难以及施工安全风险高等共性技术问题,结合三峡集团投建的抽蓄电站建设过程,通过整理已有试验结果和监测数据,并参照现有的支护设计方案和施工实际情况,采用工程地质调查、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和数值仿真等手段,研究层状软岩各向异性力学特性、变形破坏机制及其本构模型。本项目将重点分析缓倾层状软岩条件下抽蓄电站地下洞室在开挖支护过程中围岩变形失稳规律,评估现有开挖支护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此外,本项目还将全面评估地下厂房拱顶围岩块体的稳定性,并对可能发生局部失稳的区域提出相应的工程处置措施。
2.2招标范围
采购内容
2.2.1 采购范围
采购内容如下:
(1)岩样采集与制备
根据甲方提供的层状软岩物理力学试验初步方案,完成不少于两个抽蓄电站的层状岩样采集工作,并对大块岩样进行切割和制备,以满足后续试验需求。
(2)岩石力学试验
开展标准岩样在不同层理面倾角和含水条件下的力学试验工作,具体试验类型包括单轴压缩试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劈裂试验和直剪试验。在岩样力学试验过程中,需同步采集位移、荷载等相关数据。
(3) 岩石物理试验
针对典型层理面倾角、围压和含水条件的岩样开展声发射监测试验。对典型试验条件下的岩样进行试验前后的CT扫描试验,以及破裂断口的扫描电镜(SEM)试验。开展多组层状软岩岩样的膨胀和耐崩解试验
(4)层状软岩本构模型的创建、二次开发和验证
创建层状软岩各向异性本构模型、破坏准则和相应的力学指标。通过二次开发,将本构模型嵌入相关数值仿真软件中。采集不同抽蓄电站的层状软岩试样,开展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并结合数值仿真结果,验证本构模型的合理性。
(5)其他
协助召开本标段项目以及含本标段内容在内的总项目启动会、阶段性审查会、项目验收等。完成项目研究报告、投稿或录用不少于2篇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受理或授权1项发明专利、登记1项软件著作权。
2.2.2 计划进度
项目计划研究期限为14个月,具体的进度要求如下:
合同签订后14天以内:项目合同签订、任务分配、项目启动;完成资料收集、分析,确定详细的试验方案。
合同签订后第1至2个月内:完成岩石采样与制备工作,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同步开展部分力学试验。
合同签订后第3至8个月内:开展层状软岩物理力学特性的室内试验,分析并总结试验结果,形成阶段性成果。阶段性指标:获得层状软岩主要力学参数各向异性特性;初步揭示层状软岩多尺度破坏机制;投稿或录用1篇中文核心及以上论文;申请1项发明专利。
合同签订后第9至10个月内:基于室内试验结果,建立层状软岩各向异性本构模型、破坏准则和对应的力学参数指标,并通过二次开发将其嵌入后续使用的数值仿真软件中。阶段性指标:获得层状软岩各向异性本构模型、破坏准则和相应的力学指标;获得本构模型在相关数值仿真软件中的程序代码;提交1项软件著作权登记材料。
合同签订后第11至12个月内:采集至少两个抽蓄电站的层状软岩岩样,并对试样开展三轴压缩试验,以进一步验证本构模型的合理性与广泛适用性。阶段性指标:本构模型验证结果或报告;投稿或录用1篇中文核心及以上期刊论文。
签订合同后第13至14个月内:完善总结和分析,形成总结报告、论文等相关成果。验收指标:完成试验报告;完成所有考核指标;通过项目及合同验收。
2.3服务期
计划服务期要求
本项目计划服务期:14个日历月(具体开始时间以招标人通知为准)。
三、投标人资格要求
3.1投标人资格条件
(1)资质条件:投标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提供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复印件),且投标单位必须具有省部级以上岩土类重点实验室(提供实验室获批相关
证明材料);
(2)业绩要求:近五年内(2019年1月1日至报价截止日)至少具有2项岩石力学试验或岩体力学特性研究相关业绩(提供项目合同或任务书等证明文件) ;
(3)人员要求:项目负责人须具备高级工程师/副研究员/副教授或以上职称(需提供职称证书等相关证明材料);包括负责人在内,项目骨干成员不少于3人,且项目骨干成员必须为投标单位在职员工(需提供所在单位的社保缴纳证明等相关证明材料);
(4)信誉要求:未处于限制投标的专业范围及期限内。
3.2 本次招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3.3 投标人不能作为其它投标人的分包人同时参加投标。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单位,不得参加同一标段投标或者未划分标段的同一招标项目投标。
四、招标文件的获取
获取时间: 2024年12月25日09时整至2024年12月31日17时整